摘要:考场作文,学生往往会出现“开头绕题”、“结尾空洞”、“立意失准”等诸多毛病,为了规避这些错误,我写了该文浅谈规避方法,并且就作文亮点打造方面也提了些粗略的建议,希望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各位带去丝丝帮助。
关键词:绕题 空洞 立意失准 亮点打造
考场作文是种即兴的思维活动,是考生自身才气、灵气、正气的充分展示。考场作文独特而美丽,如何在较短的答题时间内紧扣题目立意,规避常见的写作错误,写出深刻、有文采的佳作来,值得我们探讨总结。这里我首先谈谈学生习作中的错误范例。
一、立意:“迷花倚石忽已暝”----或目标不明,或跑题
我有学生写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他这样写:“子非鱼,焉知鱼之所想?你不是袁隆平,你怎么知道袁氏所想?现在的人都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加诸别人身上,以为自己所想即为别人所想。霸道如是,诚以为忧。”整个段落言之无据,另起炉灶,偏离题意。新材料作文审题较以前虽有降低,但也有一些同学经常偏题离题,作文立意失准。这里我告诉同学们审题时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如果材料无法证明你的观点,就可能离题或偏题。审题时不可游离材料,而对材料作推想或假设。
二 、开头:“黄河远上白云间”-----半天不入话题
文章起笔,不是直接进入中心,而是绕笔兜圈,老师看了几段,还看不出文章主题,看不出文章与标题、与材料的联系。 请看学生习作《成功的背后》开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看清目标,而朝之前进。在前进的路途中,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它在阻止我们。我们要怎样对待困难与挫折,怎样去实现自己梦想呢?”这篇文章开头大谈“梦想”,与“成功”关系甚远。岂不知考场作文篇幅有限,阅卷时间也有限,文章开头不着边际,该生处理文章详略的整体能力可见一斑,所以我们作文的开头要迅疾入题,让读者明晰文章与材料、与标题的关系。
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好的开头,不仅写起来顺手,同时也有“先入为主”的功效,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一般说来,考场作文要简洁、明快、新颖、别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开头(第一或第二段)要回扣标题,点出文章中心,开头一段字数不超过80字。这样,既简洁明快又中心突出。下面写《风度》的开头就精彩:“风度,不仅仅是美好的举止和姿态,更是因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言行中表现出的一种风姿与魅力,它是铁骨铮铮的勇士凝结于眉宇间的那股正气,是善意的微笑带给别人的如阳光般的温暖. ”该段以概念起点,展现题目的宽度,紧扣题目,意蕴丰富。
三、结尾:“此地空余烂尾楼”----欠整、欠美
靓丽的开头固然能使人眼前一亮,引发老师一睹为快的念想;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难以掩卷,拍案叫绝。好的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旨;或戛然而止,干净利索;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下面的结尾就略显乏力:“我看到了一方净土,看到了袁隆平在这块净土上乘凉,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守护》)”内容空洞,略显幼稚。“快乐到底是什么?你已经寻找到了吗?还是你仍然在迷茫中寻找呢?请停驻下来吧,看看周围看看自己,赶快行动吧。” (《此心安处是吾乡》)空话废话,不着边际。那么作文结尾如何才能掷地有力,发人深省呢?为了体现考场作文新颖别致的特点,笔者认为作文结尾应尽量做到:引用论证展现底蕴;联系现实散发热度;回扣材料凸显严谨。下面这位学生的结尾就体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既突出了中心,又有文采:
宋代张载曾说: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今天期待一位位如袁隆平般的大师级的人物,能让中国的精神文化复兴不再无从谈起.”(《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师》)该文文末引用名言,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袁隆平精神的可贵。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才能快捷、准确立意呢?教学中,我总结了作文立意的四种联想法。
1. 相似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或现象想到相似事物或现象。如由刘基买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橘子想到那些道貌岸然内心肮脏的官员。由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联想到环境污浊而独守节操的君子。由韩愈千里马的被埋没,联想到人才的被埋没。
2. 相近联想:就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作文题:“与你为邻”。邻,地域角度:邻居;个人角度:同桌、上下床、左右教室;人类群体:邻国、动植物、同伴。具象事物:亲友、旅友、同事;抽象事物:病痛、幸福、磨难、微笑。
3. 逆向联想:事物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的联想。如:“袁隆平成为大师, 我们今天却难见大师。化用钱学森一句惊世之问‘为何中国不出诺贝尔奖’,中国又为何不出大师?恐怕在光怪陆离纷繁嘈杂的现今社会下,我们自可从袁隆平这位不像大师的大师身上寻找答案。……社会走入当今时代,许多基本的价值观似是磨去了光泽,大师也难像钻石一样闪耀人心。事实上,民族的文化复兴需要大师的出现这一先决条件,因此,我们极有必要在这个时代呼唤大师。”
4. 因果联想: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的事物。如:袁隆平热爱自己的田间工作,心怀自己的理想,此之情怀,此之生命,我们今天要大力倡导。我们当今社会缺少有质朴的心(炽热的情或诗意的情怀)的人。现实社会呼唤我们拥有一颗宁静朴素的心。
考试时,如能就某一人物或某一句话或某件事做自己的思考,聚焦一点,分析提出自己对话题对命题的看法。文章也就因此充实而深入,文章也就因此予人新鲜独特的美感,不会偏题离题,空洞无物。
考场作文除了要规避以上这些常见的错误之外,还要进行必要的亮点打造。什么是亮点呢?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是指富有创意的超凡脱俗之点,出彩、出新的激动人心之点。怎样才能在短时间的写作中打造亮点,追求到高分呢?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去打造。
方法一、站在独特的角度
有学生谈如何交友是这样写:“如何看人是否可以做自己的朋友呢?就看他四周有无许多老朋友。”看人身边的朋友来确定此人是否值得交往,见解独到。谈“培养听真话的耳朵”:“要求多数人用生命支撑讲真话的勇气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道德的,因此要形成讲真话的好风气,首先就得培养听真话的耳朵。”讲真话先从培养听真话的耳朵写起,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方法二 、选取新鲜的材料
清人许印芳说:“凡我见闻所及,有与古人雷同者,人有佳话即当搁笔,切忌拾人牙慧。”
运用鲜活现实材料,会让人眼前一亮。我有学生在写“追求不可苛求”就用了超女的材料:“超女的热门选手王贝在2010年11月15日武汉的一起医整容事故去世,年仅24岁。这个当年还是音乐学院学生的女孩,这个喜欢用劲歌热舞展现自己的魅力女孩的生命骤然消逝,令人痛惋,更令人深思。
爱美丽,追求但不苛求。爱打扮、爱时尚、爱潮流,女人这种追求美丽的方式很普遍,亦值提倡;而用整容整形这种方式改变容貌,则为一种苛求;如若通过修炼内涵提升内心功力,呈现一种高雅的姿态来追求美丽,臻达一种优雅别致的气质,是为一种大美女人的智慧。”材料新颖鲜活,学生感兴趣,容易让人接受。
方法三、 演绎新颖的表达
作文表达形式,无论是结构、手法,还是语言,不能流于大众化,要力求新颖。如高考题:“早”。许多同学对“早”大唱赞歌。而一考生逆向思考:“我们对于“早”始终有种情结,重视它,利用它,甚至迷信它。早固然有早的好,但晚了,迟了也不见得不能转变为早。现今社会经济发达了,且多是独生子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是既倾注财力更倾注心力,唯恐自己的孩子晚了、迟了、慢了,被同龄的孩子们甩到后头去了。所以大家争的就是一个字:早!还在娘胎里就贴着肚皮放贝多芬,就差没塞架钢琴到肚里头给孩子先练练,找找手感。出生没几个月就忙着教孩子读文字、识图卡。幼儿园就唐诗宋词,刚上学便课外班一大堆。知道的或许比别人多些、广些、早些。但戴眼镜也更早了,驼背也更早了。没有内心认同感的早,真的有意义吗?不能带给人阳光快乐的提前发展,真的是早吗?”语段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反常现象,深入分析,切中时弊,巧用反问,铿锵有力。
方法四、展现深厚的语言底蕴
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如考生《矮纸斜行闲作草》文中有这样一段:“对着月亮,买一面明镜,手掬一捧清辉,抚摸着那凝脂般的肌肤。猛然深谙,这用浓黑装饰的夜的本质竟是那么可爱!有了这面明镜,你不会让自己的心迷离彷徨,不会让自己的心黯然神伤……相反,你会体悟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句式整齐,意蕴丰富。
总之,考场作文应规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用心点缀文章亮点。文章构思立意求深刻独特,文章切入的角度求新颖与细小小越好,文章思路求清晰与连贯,文章的材料求丰富与新鲜,文章的语言求流畅与意蕴。写出个性张扬的真挚率性作文,写出正气恢宏震撼人心的热血作文,写出文采飞扬石破天惊的才子作文 !